上古时期的这段人文,是我们整个国家形成的雏形,也是中华文化思想形成的雏形,更是中华思想丈化的精髓。冷明权创作的《远古大帝》就是用文学的形式把上古的这段历史形象地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个新的探索,新的创造。
《远古大帝》用文学的形式填补历史上的部分空白,有可能成为上古历史的记载。
《远古大帝》的成就在于三个有:有思想,有气魄,有毅力。这“三有”也可以理解为: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要走自己的路,就要有“三有”。
——原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 高昌礼
这部60多万字的新著,使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历史的巡礼,也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让虞舜等几位神话式传说人物在长眠几千年之后,又复活了,活灵活现地来到了我们中间。
《远古大帝》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传奇故事,打开来看,既是一幅幅幽深绵长的人文画卷,又是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颇具可读性。
全剧主题鲜明,思想性强,具有相当高的思想价值,是我们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总体来看,鸟瞰历史,探究人生,文笔优美处甚多,既给人以远古的感受,又让人得到文学美的享受,雅俗共赏,实属难得的历史文学佳作。
——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 汝信
《远古大帝》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更好地利用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为今天所用,为当今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远古大帝》的出版告诉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文化源头在什么地方。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副会长 金坚苑
作者从一种朴素的情怀出发,崇尚先人,尊崇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中华民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文化传统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成就了《远古大帝》,为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好的、营养丰富、有益于社会的绿色文化食品。
——原海军宣传部副部长、世界华侨华人协会副秘书长 孟昭澄
从《远古大帝》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查阅了不少历史文献,塑造的帝舜文学形象有不少文献根据。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历史上这种原始状态,才能有助于我们探索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的道路。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罗琨
中华民族的历史,绝不是许多影视所宣扬的宫廷斗争史,而是像《远古大帝》所描写的构建和谐社会史。舜就是榜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仲呈祥
中国的文化往往以小见大,《远古大帝》是打造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信号。
《远古大帝》中的尧舜禹的伟大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在于他是我们中华民族主流的文化符号、文化象征和文化旗帜。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它的意义有多大,那么尧舜禹这个文化形象的意义也就有多大。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赵士林
《远古大帝》以古代史籍为依据,结合民间传说,经过艺术构思,塑造了中华民族远古时期以尧、舜、禹为中心的众多人物的坐动形象,同时模拟再现了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其中对人物的描述是基本可信的,对时代本质的把握也是基本准确的。
《远古大帝》通过舜的成长,阐述、宣扬了我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礼仪治国、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通过古代部族的征战和融合,宣传了中华民族多源一体的一段历史,有利于当代的传统教育,有利于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
《远古大帝》剧中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既注重艺术的真实,也注重历史的真实。该作品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许多情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毛佩琦
《远古大帝》塑造了中国历史上受人敬仰的传说人物舜的形象,写了他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仁德爱人、恭俭忍让等品格,较为丰满。舜的思想品格,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发扬优秀传统具有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龚书铎
《远古大帝》的亮点: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还有对人性发掘,都非常到位。全书共有五十多位人物,其中史书记载的人物约有三十多个。作者赋予了这些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像舜是忠孝仁义、勇敢善良;秋果是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非常注重对人性的发掘,在通过日常生活描写、军事斗争、部族的纷争中,讲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充分淋漓地表现出来。
《远古大帝》看点:书中展现了先民们生活劳动的场面,对早期的制陶、挖井、涉猎、种植、游历、开矿、铜器和冶炼有着必要的详细的记叙述,使我们对祖先当年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帮助。
——解放军出版社《远古大帝》责任编辑 郭莹
《远古大帝》无疑是海南文学界2006年最重要的硕果之一,其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
《远古大帝》将历史的坐标一下子又延伸了2000年,在更加遥远的源头,让人们对于文明进化中的礼、义、法、制、德、情等基本元素,有了新的认知。
——原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 王厚宏
(未完待续) |